审计史话

中国古代审计史上的著名人物--管仲

发布日期:2021-10-25

    管仲,“明法审数”审计原则的创始者。管仲,出生在颍河之滨,即现在的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管谷村。他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经济改革家和贤相的典范。其故里颍上县建有400年历史的“管鲍祠”。“管鲍祠”正厅堂内矗立着管仲、鲍叔牙比肩而立的塑像和牌位,象征着友谊的深厚和知己的可贵,诠释了“管鲍之交”的深刻含义。仲少时丧父,老母在堂,生活贫苦,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,为维持生计,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,到齐国,几经曲折,经鲍叔牙力荐,为齐国上卿(即丞相),被称为“春秋第一相”。他在齐国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,使齐国实力大振,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。

  管仲是伟大的经济改革家、理财家。他提出理财为治国之本,应节约开支,量入为出,对国家财政收支活动进行全面考核和审查的主张,从而衍生出“明法审数”的审计思想。“明法审数”作为一条重要的审计原则,成为当时政府审计监督的重要标准与规范,被后来历朝统治者所借鉴。这条原则包括两方面的意义:其一,审计人员须了解、懂得法律,要依照国家所颁定的法令和规章制度去办事,遵守法纪,维护法律的尊严;其二,审计人员须熟悉、清楚国家财政收支实际情况以及财政出入之数,据此进行财政收支的审查考核,防止不法行为或责任性差错的发生。管仲的一生,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,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——《管子》。书中记录了他的治国理财思想,既是一部经邦治国的百科全书,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,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。

  管仲重视发展经济与道德、法制之间的辩证关系,他认为“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”。他有着朴素的民本思想,主张尊重民意,“顺民心为本”,“政之兴,在顺民心;政之所废,在逆民心。”管仲无论在政治上、思想上,还是经济改革上的建树,都是伟大的、历史性的。

(来源:根据网上资料整理。)